Site Loader

LOCATION

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(社會系)
  • 時 間:2024年5月15日(三) 13:30~15:30
  • 地 點:社科院 SS 3004-2
  • 演講人:蔡友月 (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)
  • 說 明:本講座主要目標在檢視當前台灣原住民文學生成的主、客觀條件,並清點其初步的成果。講者以自身成長中對語言、文字及時代環境之親身感受,鈎畫近三十年來台灣原住民,如何突破種種障礙,尋找新的創作工具,並嘗試以第一人生主體的身分,用筆來唱歌,以維繫民族用歌寫詩的文學生命……。面對新的文學形式,原住民如何解決「文字化」所引出的問題?如何界定原住民文學的邊界?原住民文學包含了什麼樣的成分?它又將如何與它的讀者對話?族語有可能對漢語進行創造性的干擾嗎?國際間譯介的情況又如何?原住民的文學工作者,將如何在用筆創作的同時,仍能保持與自己的傳統對話?本講座將對這一連串的問題,做出扼要文學史式回顧與檢討。
  • 演講簡介:21世紀基因科學研究如何介入世界原住民健康、部落歸屬與族群認證、原民性(indigeneity)與認可行動(affirmative action)等,是晚近歐美科技與社會、醫療社會學、認同政治等領域關注的重要尖端議題。本次演講將透過以台灣原住民DNA探究祖先起源的系譜科學,如何引發台灣與中國的科學爭論,藉此解釋一個形塑原住民基因差異與人群分類的科學知識生產過程、社會文化結構,以及所造成的社會後果。
  • 講者簡介:蔡友月,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,曾任威斯康辛大學(麥迪遜分校)社會學系Fulbright訪問學者,哈佛燕京訪問學者。著有專書《達悟族的精神失序:現代性、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》,與學界友人合編《不正常的人?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》、《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: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》、Taiwan’s COVID-19 Experience: Governance, Governmentality, and the Global Pandemic ( Routledge 2024即將出版)。 近期研究關注基因與認同在台灣的發展、Taiwan Biobank 、Covid19與健康治理等議題,主要成果刊登在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, New Genetics and Society, BioSocities等英文期刊。
  • 推薦閱讀
    • 《Indigenous DNA as a metaphor: Nation-building and scientific debates on the rediscovery of Taiwanese ancestry》
    • 《拒絕醫學殖民:台灣原住民的科學爭議、生物公民權與集體同意法制化

Post Author: twsouthernsoc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