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!你說社會系畢業也可以進入資訊服務業?
第一屆社會系畢業的陳卉諭學姊,目前就在資訊服務業擔任企劃。企劃需要扛起使用者和工程師之間的溝通責任,過程中的平衡與轉譯,就是社會學訓練培養出來的「軟實力」。 資訊服務產業看似與社會學領域相去甚遠,事實上,這項行業需要的能力與思維脈絡,仍和社會學存在很高的相似之處——正是透過社會學的訓練與實戰經驗的累積,得以跨入不同領域的職場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以下是陳卉諭學姊的分享全文,一起來看看吧!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「科技始於人性:從社會學到科技業的跨領域工作分享」
身為第一屆社會系畢業,沒有太多學長姊經歷參考,我也曾經對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感到迷茫。而後因為對質性研究及田野調查感興趣,選擇繼續就讀社會所。畢業後,我卻進入與社會學無直接相關,但思考脈絡極其相近的「資訊服務業」擔任企劃一職。
目前任職的公司主要承接各公家機關、學校或企業等網站建置與維運服務,但因隸屬研發單位,因此主要負責公司內部的營運系統開發,而非接案開發。身為企劃,需要在系統開發過程中,肩負使用者與工程師的溝通橋樑,必須針對那些大多數不具有資訊背景、不同年齡、職位的使用者進行一次次的「需求訪談」,再彙整出具有規則的系統流程及操作畫面,並以此為基礎與工程師溝通,工程師才能進行開發。
剛從社會系畢業進入資服業工作的我,不具備資訊相關知識,也不懂專有名詞,完全無法如上述所提,能立即規劃出工程師能理解的內容。但憑藉「社會調查」所練就的溝通能力,讓我能提出直指事物的「核心關鍵問題」—將使用者如畢卡索畫般抽象的需求,轉化為工程所需的精準琴譜。該如何在使用者與工程師之間的溝通取得平衡,就是企劃的工作,也是社會系學生「軟實力」可以展現之處。就職後只要你能從經驗中學習專業知識及如何使用軟體工具,就足以支撐這份工作所需的多數技能。
除了溝通能力,社會系的訓練帶給學生的「分析歸納」及「解決問題」能力,並不遜於理工專業的工程師,甚至,相較於工程師尋求唯一答案的程式邏輯,社會系學生更願意尋求適合「多數人」的最佳解法,而這也是社會系最核心的價值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