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部 學士班課程分為兩階段。 第一階段,也就是在學生剛入學的大一、大二,強調學生的社會學基本訓練, 因此除了大一兩門必修課社會學與閱讀與寫作之外,大二也開設了社會統計、南方社會學的必修課程。 本系教師也依同學需求開設包括區域研究與社會創新、性別文化與理論,以及政治經濟領域三大領域的相關課程。 這些課程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同學社會學基礎知識,並從中發展出自己興趣。 在大三的課程設計中,第二階段主要是利用專題方式,在老師分組的帶領之下, 讓同學進入專門的學習,另一方面也可藉此結合學習與論文的撰寫。 在專題的設計方面,我們貼近系上「南方社會學」的主軸,旗津、鼓山、鹽埕做為田野的場域,分為五個主題讓學生進行田野實查, (1)旗津年輕人的移動路徑與在地認同; (2)旗津的文化觀光與地方創生; (3)「疫情」與「後疫情」下的藝文工作者; (4)環境與社會:循環與永續; (5)GIS調查與繪圖 透過老師的分組訓練,使學生更進一步學習如何進行獨立研究。 目前規劃學士班學生的畢業學分數為128學分,其中必修為34學分,選修為65學分, 在選修課程中,必須至少選修6門課且跨兩領域,另外在規定選修的部分包含了6學分, 學生必須在政治學、經濟學、心理學、第二外語或鄉土語言中四選二,以符合系上之畢業條件。 本系課程銜接流程如下圖。